【三國人物】歷史上的諸葛瑾

諸葛瑾,字子瑜,《三國志》說他「為人有容貌思度」,果然顏質夠高才能取這樣的名字(「瑾」、「瑜」都是美玉的意思)

 

1D1.jpg
《KOEI》三國志13遊戲畫面

 

說起三國有名的「常敗大將軍」,曹魏有夏侯惇,東吳則有諸葛瑾。

 

這麼說或許有點苛薄,畢竟夏侯惇是主掌軍事的將領,但諸葛瑾原為孫權的長史,算是孫權身邊的秘書長,本來就不是以統兵作戰見長,後來被外派去打曹魏,不是戰敗便是無功而返,倒也不讓人意外。

 

不過,諸葛瑾雖然吃了幾次敗仗,官卻越升越高,更在孫權稱帝時當上大將軍──奇怪了,究竟為什麼孫權這麼愛他呢?

 

《三國志‧諸葛瑾傳》曰:與權談說諫喻,未甞切愕,微見風彩,粗陳指歸,如有未合,則捨而及他,徐復託事造端,以物類相求,於是權意往往而釋。

 

諸葛瑾與孫權談論事情或有所勸諫的時候,從來不會激烈地直言,只是大略表達自己想說的意思,如果發現不合孫權之意,他就跳過不說,轉移話題去談別的事情,之後再慢慢用譬喻類比的方法來進言,往往都能成功,讓孫權放棄自己原本的意見。

 

嗯、說了那麼多,不就是個擅長看老闆臉色的傢伙嗎?!

 

我想不能以現代的意見這樣批判他,畢竟你要知道,在那個時代,不但沒有勞基法,老闆可以隨便把你開除、甚至可以任意殺頭,諸葛瑾擅長用婉轉的方式勸說孫權,這是他高明的地方。

 

諸葛瑾長於「揣摩上意」,還有不少事例。

 

吳郡太守朱治是從前推舉孫權為孝廉的人,相當於大老闆年輕時的貴人,而且是和程普、黃蓋、韓當同梯的老將,孫權對他非常敬重,後來因某種原因與他有了芥蒂,但孫權又不能直接質問長輩,這心結無法解開,讓老闆又悶又氣,難以平息。

 

諸葛瑾猜到了此事的前因後果,他對孫權說,請讓我以我個人的名義去責問朱治,說著他就在孫權的面前寫起信來,透過文字將孫權的心意說個明白,寫完拿給孫權一看,孫權看了露出笑容,說道:「我的怒氣已經消除了,從前說顏回道德高尚,能夠讓身邊的人們更加親近、和諧,說的就是這種事吧!」

 

話說孫權原本到底因為何事對朱治不滿,史冊沒有明寫,沒有人知道,但偏偏諸葛瑾就是能完全猜到孫權的心意,這幾乎是特異功能了吧!

 

又有一次,孫權怪罪校尉殷模,殷模的德行人望俱佳,眾臣都為他說情,孫權和眾人辯駁吵架,更加生氣,卻看到諸葛瑾默默躲在一旁,孫權問道:「子瑜,為什麼只有你不說話?」

 

諸葛瑾離座站好,正色說道:「我和殷模等人遭遇本州大難,百姓幾乎都死光了,我們拋棄祖墳、扶老攜幼,長途跋涉避難至此,蒙聖上給予我們一個安穩幸福的所在,我們卻沒有互相督促,以致於殷模今天辜負了你的恩惠,我認錯都來不及了,所以不敢多說什麼。」

 

孫權聽了之後,想起這些部屬不畏危難,一起打拼到今天,心中又悲愴又感動,說道:「這次特別看在你的面上赦免他。」

 

其實看到這裡,大概就知道為什麼孫權喜愛諸葛瑾了,這番話倒不是一味拍馬屁,而是透過講過去之事來個柔性喊話,其他人跟孫權爭對錯,但老闆又怎麼能當眾認錯呢?諸葛瑾這話剛好是個巧妙的臺階,讓孫權安安穩穩、舒舒服服地走了下來。

 

諸葛瑾和諸葛亮這對兄弟也很有意思,一個為孫權做事、一個為劉備效力,兄弟感情雖好(諸葛亮後來有子諸葛瞻,當初因為沒有兒子,諸葛瑾還將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當養子),但兩人相見,總是保持著默契,除了公事,不做多餘的往來。

 

諸葛瑾後來隨呂蒙去征討荊州,因功封侯,後來呂蒙病逝,諸葛瑾被封為綏南將軍,代領南郡太守(這是《三國志‧諸葛瑾傳》中唯一寫到的戰事,之後諸葛瑾征魏不利,本傳中就沒有記載了)

 

東吳奪荊州後,當時有人說諸葛瑾派了親信去向劉備互通消息,孫權完全不為所動,說道:「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,子瑜之不負孤,猶孤之不負子瑜也。」

 

說到這裡,讓人不禁懷疑,這兩人感情如此要好,但孫權脾氣差、猜忌心重,晚年尤其明顯,他難道都沒有怪罪過諸葛瑾嗎?

 

其實還是有的,僅僅一次。

 

孫權後來信任呂壹,呂壹性格狠毒殘忍、執法過當,太子孫登多次勸諫,孫權不肯聽從,造成禍亂,直到後來呂壹的惡行終於暴露被誅殺之後,孫權才深深後悔,並跟眾臣致歉。

 

孫權肯拉下臉來道歉,至少還不算是最糟糕的老闆,但他低頭過後,回頭又下詔書責備諸葛瑾、步騭、朱然、呂岱等人道:「你們不能老是只讓陸遜發言吧!我不是聖人,也會有過失,但請諸位對我有話直說啊!」

 

嗯、說書人忍不住想吐槽,當初你家長子勸了又勸,你就是不聽,說話最有份量的陸遜更是說到流眼淚,你還是不聽啊!

 

或許諸葛瑾就是太了解孫權了,所以才選擇不開口吧。

 

諸葛瑾不只跟老闆的關係良好,同事們也都欣賞他的識見與風度。連東吳最沒有人緣的虞翻,也跟諸葛瑾交好,虞翻講話常常得罪孫權,諸葛瑾數次為他說情,不然虞翻可能有再多腦袋都不夠砍。

 

虞翻後來遭到流放,他在書信中說道:「諸葛瑾敦厚仁慈,多次承蒙他的正直言論,才保全了我,但我罪行太重,又被人忌恨,這次是無法獲得赦免了。」

 

在職場上,要做到諸葛瑾這般圓融,受到每個人喜愛,談何容易,但如果能稍加學習他的精神,大概也是無往不利了。

 

不過,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,顯然沒有學到他父親的長處。

 

1D2.jpg
《KOEI》三國志13遊戲畫面

 

諸葛恪,字元遜,年輕時聰明而有膽識,孫權非常喜愛他,陸遜死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、假節,之後在東興之戰,司馬昭為監軍,率大軍攻吳,諸葛恪以丁奉為前鋒,一舉擊敗魏將毌丘儉,魏軍死傷數萬人,立下大功。

 

諸葛恪大勝之後剛愎自用,冬天剛打完仗,隔年春天就又想興兵攻魏,聯合蜀漢的姜維一起進軍,東吳內部有許多意見,但諸葛恪全不聽從,在眾人反對之下硬是出州郡二十萬兵,百姓騷動,失去民心,後來圍攻合肥新城果然以失敗收場,撤退路上還遭到追擊吞下慘敗。

 

諸葛恪也不把朝廷放在眼裡,朝廷多次下詔命令諸葛恪回軍,他才緩緩還軍,後來吳主孫亮和權臣孫峻中傷諸葛恪想發動政變,設局誅殺諸葛恪並滅三族,時年五十一歲。

 

至於諸葛恪最有名的軼事,大概就是驢子的小故事了。

 

諸葛瑾因為臉型比較長,有一次孫權大會群臣,叫人拖了一隻驢子進來,並寫上「諸葛子瑜」,和諸葛瑾開個玩笑。諸葛恪看了便要求讓他題上兩個字,他一揮筆,變成了「諸葛子瑜之驢」。孫權佩服他的機智,於是將驢子賜給了他。

 

又一次,孫權問諸葛恪說道:「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諸葛亮誰比較優秀?」諸葛恪立刻回答:「我的父親比較優秀。」孫權問他原因,諸葛恪說:「我父親知道奉誰為君主才對,但叔父卻不知道,所以我父親比較優秀。」孫權聽了哈哈大笑。

 

不過,孫權很早就器重諸葛恪,諸葛瑾卻不喜歡這個孩子,認為他不是能夠保家的兒子,後來諸葛恪鋒芒太露、過度自信,不把旁人放在眼裡,最後果然沒有好下場,讓人嘆息。

 

至於諸葛瑾其他的兒子下場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
下回:諸葛瑾的兒子諸葛融
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點以下連結看更多精彩回應!歡迎喜愛三國歷史的朋友來粉絲團一同交流!你的每一個讚、每一句留言都是說書人持續寫作的重要力量!

發表留言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